回顧歷史,在中國賞石文化的發(fā)展道路上,宋代絕對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階段。宋代的文藝特種和歷史背景造就了宋代賞石文化的繁榮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數(shù)蘇軾了。他是一位賞石的集大成者。無論是奇石、怪石、山石、江石、卵石,一到他的手中,便能生出令人驚嘆的絕壁文章和奇趣故事,他可以用糖餅與江邊小兒換取五彩晶瑩的水石;可以用巨資購獲山石;還會突發(fā)奇想,一古銅盂注水供石,進獻于好友佛印禪師,首創(chuàng)了以水供養(yǎng)紋理彩石的方式。東坡畫真跡遺存至今的僅為一幅,即《古木怪石圖》。
宋代賞石藝術的里程碑式發(fā)展,與文人的推讕助波,應該說是極有關聯(lián)的。有名的文人,如范成大、葉夢得、陸游等都是當時的藏石名家。說起宋代奇石,當然也少不地提一下松徽宗時禍國殃民的“花石綱”。當時東京宮苑中的“壽山艮岳”,就是靠這些各地運去的奇石堆疊起來的。如今,這些奇石大多已不知所終,僅有少數(shù)“花石綱”遺存還矗立在江南林園,比如上海豫園內的“玉玲瓏”,蘇州第十中學內的“瑞云峰”,等等便是。
在宋代,不缺乏關于奇石美石的詩詞絕唱,甚至還出現(xiàn)了《云林石譜》這樣經典性的賞石專著。此書匯集的石品有116種,對每種奇石開具了產地和采取方法,還介紹了它們的形狀、色澤、品賞的高下等等。尤為可貴的是,《石譜》中還介紹了魚類化石和植物化石的成因,其見解至今看來仍閃爍著科學的光輝。